English

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教育

2000-03-15 来源:光明日报 马月华 我有话说

强化与改进高校政治理论课和人生观课的教学,使政治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是政治理论课的题中之义,也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渠道。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始终注重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培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学校的政治理论教学,恰恰是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政治理论教学,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来进行的,“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既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当然也是高校政治理论教学的根本任务。一名政治课教师应当有这种自觉性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要突出主要精髓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思想理论基础,其内容极其博大精深。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讲解阐述,同时又须要认真体味,深入领悟其精神实质,将那些最富生命力,最具指导意义,最有创造性的精髓突现出来,让青年学生理解到、体会到、把握住、记得牢,从而使理论教学达到实效。比如说,在讲解邓小平理论时,就应当明确强调这样重要的内容: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讲了许多马恩列斯毛没有说过的“新话”,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实现重要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正如逄先知、冷溶同志在《论邓小平的“新话”》(载《北京日报》1999年6月2日)一文中所说的:“说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现我们党第一次认识上的飞跃之后的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依据就在这里。”接着该文列举一系列的“第一次”: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次提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革命,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理论,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也就是说邓小平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全面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践证明,如此突出主要精髓,对于学生深刻学习与领会邓小平理论是很有意义的。

要适应时代变化

理论的魅力在于认识现实,理论的生命在于指导实践。因而能否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便成为理论学习能否深入,理论教学工作能否有效的关键问题。从总体上说,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理论教学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及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老套套,就难以收到预想效果,又怎能入耳入脑!

我们要结合“实际”,首先就应当对客观存在的“实际”,分清利弊,扬利避弊、因势利导,从而进行更富有活力的理论教学工作。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成就,显著地壮大了综合国力,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与此相关相适应的许多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也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步地扎下根,如民主法制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等都大大增强了;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理论教学提供了一个等待你去“结合”的广阔“实际”。改革开放让我们能够汲取和借鉴国外许多先进的东西,这无疑也会丰富我们的政治理论教学。但我们也遇到种种挑战与难题。比如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便会引起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和新的矛盾斗争,一些人也会因此产生思想困惑或思想混乱;需要的多样化,容易使一些青少年接受消极影响;网络化自然也会出现真假混杂的信息,西方敌对势力加紧进行文化渗透,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对外开放,好东西会夹杂坏东西一并进来等等。

总之,有利有弊,我们应当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判明真假,析分良莠,兴利去弊,在此基础上,将我们的政治理论教学结合实际做得更好,适应时代的变化。如此,便可期待理论教学的收获。

要扣紧学生脉搏

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与学习对象,是广大青年学生。为此,我们不能不认真了解与掌握现在青年学生的现状与基本特点,结合他们实际,因势利导,将基本理论真正讲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政治理论课,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置于迅速变化和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放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背景下来考察,用发展和辩证的观点,全面理解、了解和评价当代大学生。

关于主流与支流:建国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人民为之深受鼓舞。青年学生是爱国的,我们要真切地信赖他们,深信他们是有能力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也就是说,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好的,当然也不能忽视支流,不能忽视青年学生中有思想不成熟,以至存在一定程度混乱的另一面。看清主流,我们应有信心,并扶持发展主流;看清支流,我们应有责任,并尽量帮助学生们清除消极的东西。

关于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这自然要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按不同性质、不同层面以至不同表现形态,进行分门别类,并以不同的态度方法加以对待解决。这其中尤为应当认真区分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的不同点及其互相联系。比方说,现在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不少压力。就业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而学生的期望值往往也不低,这不能不产生就业压力;上大学要交费,对部分家境困难的学生,不能不说有着经济压力;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小。应当说,这是实际问题。一方面,学校要尽力予以支持帮助,另方面,学生本身也要提高适应能力,正确对待。要共同努力,尽量避免由实际困难而引发出思想问题。当然,由于社会各种消极影响的存在,加上部分学生自己要求不严,不注重政治学习与思想修养,在他们身上也会存在真正的思想问题,甚至发展为严重问题,这也是应当正视的,并应着力采取有力措施将存在的思想问题解决好。

关于物质与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物质生产的发展,社会更显得丰富多采,人们也更关心物质的东西,这都是自然的,可以理解的。相对过去物质短缺的困难时候,现在物质丰富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全国人民奋斗的结果。人们也只有首先解决穿衣吃饭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文化和政治的事业。大家也希望生活越过越火红。从这样角度看,人们(包括青年学生)关心物质的东西是自然的,合理的。但是关心物质的东西,也应同时关心精神的东西。这主要是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不能光有物质生活而无精神生活,人还要“用概念把头脑充实起来。”这是黑格尔的名言。再说,要发展物质的东西,还必须有精神的东西作指导,其最高境界便是理论的指导,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青年学生来说,那就是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追求新意

理论教学的创新,同样不可忽视。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自然要坚持。但这种“坚持”,也可以有新的充实、新的论证、新的阐述。至于方式方法的创新,自不待言。生活之树常青。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层出不穷的新东西,这都为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丰富充实,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概念、新经验、新创造,将它们汲取进来,不就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吗?不也是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充实发展吗?所以关心时代脉搏的跳动,不断汲取现实中的新鲜东西,充实教学内容,应是理论教学的一项基本功。

理论教学方式方法,也大有讲究创新必要。政治理论教育,要让学生懂得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要给予学生一种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用宏观的思维去分析和看待国内国际环境。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观点方法,在教育教学上自然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各地各校事实上已创造了不少好方法来。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着力阵地建设,如建设大学生马列主义研究会和校园文化。借助这样的阵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撰写政治理论的学习心得和论文。在教学中,可强调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理论教学,有教科书、有计划,它是系统性的,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特点,是可以有针对性地强调或突出某些教学内容的。学生中程度水平不尽相同,根据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考虑有不同层面的要求和标准。将理论课放在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中进行教学,拓展视野,开辟大课堂,并着力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加他们的参与度,事实证明,这也是好方法。再如结合课堂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或体会文章,学生就学得真切生动,学有所得。注重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力合作,发挥合力的综合作用,对提高理论教学效果是不能轻视的。又如,还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高科技、社会科学研究以及优秀精神产品的作用,调动其不同手段的不同能量,共同为提高政治理论教学质量服务。

被人们称赞为“用忠诚托起使命”的国防大学理论研究室主任许志功老师,以他的忠诚,以他无比热情宣传马列主义的使命感,以他总结出的富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经验,为我们政治课教师树立起榜样,令我们深思,给我们启迪,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系北京物资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